巷尾老面館的骨湯香
巷尾的 “張記面館”,是我從小到大的味覺牽掛。紅漆木門上的招牌有些褪色,“張記” 兩個字卻依舊醒目,門簾是藍白格子布,一掀就會帶出滿屋子的面香,混著骨湯的醇厚,在清晨的巷子里飄得很遠。
店主張叔是個五十多歲的男人,雙手常年沾著面粉,指節粗大卻靈活。每天天不亮,他就會在廚房里熬骨湯 —— 大鐵鍋里裝滿豬骨,加姜片、蔥段慢慢燉,火要小,湯要熬足四個鐘頭,直到湯色乳白,骨頭縫里的肉都燉得軟爛。我小時候總愛趴在廚房門口看,張叔會回頭沖我笑,“丫頭再等會兒,第一鍋面給你留著。”
他家的面條都是手工揉的,面粉堆在木案上,張叔彎腰揉面,胳膊上的肌肉繃著,面團在他手里反復按壓、折疊,直到變得光滑筋道。搟好的面切成細條,碼在竹篾上,根根分明,撒點干粉防粘,看著就踏實。等客人來了,張叔抓一把面條放進沸水鍋,筷子輕輕一攪,面條就在水里翻涌,煮到浮起來,撈進粗瓷碗里。
最關鍵的是澆頭。我總愛點 “陽春面加蛋”,張叔會舀一勺滾燙的骨湯,先把碗底的鹽、醬油、豬油化開,再放面條,最后臥一個溏心蛋,撒上蔥花和蝦皮。我捧著碗坐在門口的小桌旁,先喝一口湯,鮮得能鮮掉眉毛,再咬一口溏心蛋,蛋黃流出來裹在面條上,筋道的面條吸滿湯汁,一口接一口,根本停不下來。
張叔記性好,老顧客的口味都記得清清楚楚:李奶奶愛吃辣,每次都多放兩勺辣椒油;王爺爺牙口不好,面條要煮得軟一些;我長大后去外地讀書,偶爾回來,他還是會笑著問,“丫頭還是要陽春面加蛋?”
去年冬天,我特意繞到巷尾,老面館還在,張叔的頭發白了些,卻依舊在廚房里熬湯揉面。我點了碗陽春面,味道和小時候一模一樣,湯還是那么鮮,面條還是那么筋道。臨走時,張叔說,“以后常回來,面一直給你留著。” 我點點頭,心里暖融融的 —— 原來有些味道,真的能留住時光,留住心里最軟的牽掛。
時間:2025-09-04 作者:校園文學網 來源:校園文學網 關注:
散文推薦
- 苔痕漫過十九歲
- 晨霧未散時,我總在走廊盡頭遇見第一縷陽光。它從爬滿凌霄花的鐵柵欄間斜斜切進來,像是被揉碎的蜂蜜,緩慢地洇濕了瓷磚上的青苔。
- 09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