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灶臺上的煙火氣
老家的老灶臺在廚房的最里面,是用泥土和磚塊砌成的,灶臺表面抹著一層光滑的水泥,已經(jīng)有些發(fā)黃,卻被媽媽擦得一塵不染。灶臺有兩個灶眼,左邊的大灶眼用來煮面條、蒸包子,右邊的小灶眼用來炒菜、熬粥,灶膛里堆著柴火,每次做飯的時候,整個廚房都彌漫著柴火的香味和飯菜的香氣,那是家的味道。
我小時候總愛幫媽媽燒火,蹲在灶膛邊,把柴火一根根放進灶膛里,看著火苗 “噼啪” 地跳動,把我的臉映得通紅。“小心點,別燙到手!” 媽媽站在灶臺邊,手里拿著鍋鏟,不停地翻炒著鍋里的青菜,青菜的香味混著柴火的味道,一下子就勾出了我的饞蟲。有時候柴火太濕,燒不起來,會冒出濃濃的煙,把我嗆得直咳嗽,媽媽就會走過來,幫我把柴火重新擺好,“要把干柴放在下面,濕柴放在上面,這樣才能燒得旺。” 在媽媽的指導下,我漸漸學會了燒火,每次看到火苗旺旺的,心里就特別有成就感。
老灶臺上總放著一個黑色的鐵鍋,那是媽媽用來煮面條的。每天早上,媽媽都會早早起來,在鐵鍋里煮上一鍋面條,再打上兩個荷包蛋,“快吃,吃完上學別遲到。” 我坐在灶臺邊的小板凳上,捧著碗,吸溜著面條,荷包蛋的蛋黃流出來,裹在面條上,香得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。冬天的時候,灶臺邊特別暖和,我會把凍得通紅的手放在灶膛邊烤火,媽媽會把剛蒸好的包子放在我手里,“暖暖手,再吃。” 包子的熱氣裹著手心,暖得讓人心里發(fā)顫。
過年的時候,老灶臺是最忙的。媽媽會在灶臺上蒸饅頭、炸丸子、煮肉,整個廚房都飄著香味。爸爸會幫著媽媽燒火,我則在旁邊幫忙遞東西,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。蒸好的饅頭白白胖胖的,咬一口,帶著淡淡的麥香;炸好的丸子金黃金黃的,外酥里嫩;煮好的肉軟爛入味,滿屋子都是肉香。鄰居們會互相串門,分享各自做的年貨,老灶臺上的煙火氣,也飄到了鄰居家的院子里。
后來家里蓋了新房,裝了燃氣灶,老灶臺就很少用了,卻一直留在廚房里,媽媽說:“這老灶臺陪了我?guī)资辏懈星榱耍岵坏貌稹?rdquo; 有時候媽媽還會用老灶臺煮一次面條,柴火的香味和飯菜的香氣,還是和小時候一樣,一下子就能把我拉回過去的時光。老灶臺上的煙火氣,藏著媽媽的愛,藏著家的溫暖,不管家里的條件變得多好,那份煙火氣,永遠是我心里最珍貴的記憶。
時間:2025-09-04 作者:校園文學網(wǎng) 來源:校園文學網(wǎng) 關(guān)注:
散文推薦